找到相关内容572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宗学派纲要1

    般若中道观中,亦即在>中最有名的一颂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要藉中道实相观法把大乘般若空观的真义表明,即对一切有为无为法都需认识到它只是在暂时作为被认知表述对象时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0581857.html
  • 缘分 ·功德·共同体——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福中无慧,慧中有福;修福如不著相,即是功德,有为是福德,无为是功德。[3]由此可见功德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   正是这种功德心愿,构成了佛教徒的基本信仰方式。因为传统中国人历来喜欢“报”的信念及其...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592982652.html
  •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宋、辽、金、夏宗教概述

    丹学的理论与方法。陈抟作《无极图》,标明顺则生天、生地、生万物,逆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结成圣胎,无为成仙的过程,为内丹学的继续发展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张伯端的《悟真篇》倡三教合一之说,主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50982974.html
  • 佛学与儒学

    实际上是以中国佛教所谓“心性本觉”的思想来解释的,圣人便是人之“先觉者”,既觉则不昏不惑。而觉之之方,也就是复性之方,在此他接过了《周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和《礼记·乐记》“人生...

    向世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983171.html
  • 物本人本心本——奘师在“少林问禅”高峰禅会演讲

    :那我认为,如果要真正顿悟、解脱的话,那就把生命结束掉,就什么也没有了,既没有苦也没有乐。   明奘法师:那么你就回归到这种“无为”思想,回到那种断灭论,认为什么都没有才是解脱,错了,空不是什么都...

    明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4483422.html
  • 圣一老法师宣讲佛法的要义

    了这个真理,懂得宇宙间的真正之理。 念僧呢?明白了这个理后,从理而起行,修戒定慧,修六波罗密,修无为妙行,这就名之为僧。什么叫做僧呢?修行就称为僧,不修行怎能称为僧呢!出家人就是和尚,和尚的目的就是要...故。因此出家人不但要持戒,更要六根清净,六根不染六尘,六根就清净;六尘不染六根,这个六根就更清净了。六根清净叫做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布施,成就无为的功得,不落生死。所以僧人证这个初果须陀洹果、...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1425583892.html
  • 法随念(Dhammanussati)

    相应部4.9.25]〔无为相应〕∶   佛陀指出法是甘露:「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甘露与达甘露之道。诸比丘!何者为甘露耶? 诸比丘!贪欲之坏灭、嗔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此称为甘露。」   如何...

    法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4784619.html
  •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

    ”境界。这也是一种观性的方法。通过观性所达到的这种境界,并非遁世无为,清净自保,而是像《心经》所说,要“度一切苦厄”。而观音度苦的最突出的方式,也是不同于其它菩萨的方式,便是寻声救苦,即随众生称名呼救...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884653.html
  • 年龙父母《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六)

    一切戏论的,它深寂无为广大,它清净不落一切边际,不落一切方所,因为这种缘故,才称之为真实的空性,真实博大的究竟证境。没有这样一种智慧的话,那么一切修法都不能达到究竟的。所以说修行这样一种空慧,是...

    年龙上师

    佛子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8/14470384707.html
  • 净宗法要--憨山大师著

    若恶习强胜,力不能敌者,在昔佛有明诲,若修行人,习气不除,应当一心,诵我无为心佛所说心咒,此实格外方便也。以各人藏识潜流习气深厚,智力不到,不到之地,必须仗佛心印,以密破之。譬如难破之贼,必请上方之...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52485014.html